第一篇:《舍得》日常篇读后感
《舍得》之日常篇讲了很多我们做人的道理。要修身,要做一个有自我价值实现的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星云大师的《舍得》中的道理和孔子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我们要用心去会得。
1、认同的观点:
观点一:将心比心,要宽容,要孝顺。
观点二:男人要有所作为,即能做好家里的小事,有能做大事情。
观点三:教育孩子要趁早。子不教,父之过。
观点四:要好好休息,安排好时间。
观点五:要低调,要忍,要有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
2、联系实际:
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每个人如果都能将心比心,那么世界就和谐了。人一定要有这个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男人要拿得起放得的,要有责任感,要有家庭中心观念,男人要有所作为,即能做好家里的小事,有能做大事情。
教育孩子要趁早,过去老话说三岁看老,就是说小孩子的一言一行从小的时候就能看出来,孩子从懂事的时候就应该对孩子进行合理可行的教育,看现在的孩子不听说都是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把教育跟上去,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要征服世界,先战胜自己:要想成功,就要战胜自己的感情,培养自己控制命运的能力。俗话说:“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就是这个理!
3、重构
1、如果我们 ……此处隐藏2934个字……。“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历来为人所熟知,但是对于人生的很多东西,也是如此,只有让它流转起来,才能保证他的顺滑和活跃,才能增加你的所得,你的幸福。这么说似乎舍就是为了得,其实,舍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放弃,一种是给予,前一种是一种睿智,后一种是一种大度。都是智慧,都是说易行难的。每个人都有心头好,都知道君子不夺人所爱,但是把自己的所好,所爱,给予别人,或者是放弃,是最难的,如同佛经里面说过,布施分
为很多种,有法布施,身布施,财布施。你可以用无数的财物来实现你的信仰来供奉给佛,其实佛是什么,佛是自己心中最崇高的理想,而不是青灯古庙中的泥塑金身,这种对自己崇高理想的供奉仅仅用财物来实现固然能为自己带来很多的福报,但是这样的福报和你以自己的身体为基础,信守奉行自己的理想,献身其中相比,却又相形见绌。老子曾经说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人之道之所以不同于天之道,正是因为人之道只想得,而不想舍,而天之道,要舍,而不是得。西楚霸王项羽坐拥千兵万马,自身勇冠三军,最终却吴江自刎,一直为之愤愤不平,但是史记中说项羽总是为了将士的病痛而愁眉不展,饭食不入,甚至泪落衣襟,但是到了封侯拜相之时,却又丝丝不舍,直到将封印的棱角都用手磨平了,还不肯给出。难怪范增称其为“妇人之仁”。一个人的舍得,是一种气度,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磨练。
舍,于人是慈悲,于已得精进;以舍为得,无处不春风。
《舍得》——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我选择性地看了日常篇、修身篇跟养心篇。舍,看起来是给别人,实际上是给自己。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
我的生活我作主,简单、纯朴,这就是我想要的,也是我所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