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读后感200字

时间:2022-10-06 12:07:18
孔乙己读后感200字[此文共6508字]

第一篇:孔乙己读后感600字

孔乙己读后感

小说《孔乙己》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看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反映出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而通过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又表现了他心地善良。孔乙己的一生是可悲的而又可怜的。原因在于他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在这种穷困潦倒的状态下,他自我放任,只能退回到心灵深处的自我安慰中去,释放心灵深处的压力。当然他将一事无成,最终在贫困中死去。所以,即使他再怎么样自命不凡,也禁不住社会现实的打击,和自己早已注定的命运。

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孔乙己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他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有着特殊的经历,他受着科举制度的残害,但是,在那时候,这却是人们想要得到荣华富贵的必经之路。孔乙己扭曲的心灵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穷困潦倒,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为生活所迫也当起“梁上君子”,最终,死是对他最好的解脱,在封建压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只有死人和疯子幸免于难!对他的不求上进,麻木迂腐大肆批判,同时对他身心所遭受的摧残又略带同情。事与愿违,等待孔乙己是一生的悲惨遭遇,在人们心目中他没有地位,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

他的路不知从哪里开始,但却知道在哪里结束:一段岁月的冷漠,一个旧制度的腐朽,一 ……此处隐藏5823个字……起他,这也为孔乙己这个人物增添了一丝悲凉气息。

随着故事的推进,达到了整个故事的高潮——丁举人残害孔乙己。作者借此对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又作了进一步的批判。

丁举人之所以敢胡作非为,残害百姓,正是他沿着科举制度爬上去成为“丁举人”的结果。孔乙己遭受了那么大的冤屈和欺侮,在熟识的咸亨酒店里竟然得不到人们应有的关切和同情,受到的仍是讥笑;而对于丁举人的凶残行径,却也没有谁站出来表示一点愤慨和不平。中国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隔膜、冷酷、麻木到了何等触目惊心、令人颤栗的地步!这是小说的高潮所在,作者向读者提出了一个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改变他们的精神”的迫切任务。

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大约”是表估计的,“的确”是表肯定的。一般来说,这两类互相矛盾的词语是不能用在同一个句子中的。然而,这个句子却让人觉得有一种味道,有言尽而意未尽的感觉。从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的命运来看,他在那个时代不可能获得别的结局:腿未打折,他的生计以很艰难,何况折腿以后,除了穷死,别无生路。“的确”一词是孔乙己悲剧的必然归结。那为什么用“大约”呢?因为谁也没有亲眼看到孔乙己死了,谁也没有听到过孔乙己死了的音讯,人们本来就没有关心过他,所以用了一个“大约”,表示一种推测。

总而言之,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份子。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使全文显得真实可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以小伙计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人和事,没有偏见,没有顾忌,便于表达作者冷

峻而热烈的思想感情。“我”即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孔乙己是一个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的喜剧人物,以喜写悲,使悲更悲。

《孔乙己读后感200字[此文共650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